photo_12974_60_60_assetsimagesstaticthumbnail-frame-span1.png_s_c1
肖蓓
大中华区高级编辑,Solar Media Limited 旗下 PV-Tech China

2022光伏“新秀”榜:创业公司们!

  • 2022年12月15日
  • 作者: 肖蓓
    肖蓓

    肖蓓

    大中华区高级编辑,Solar Media Limited 旗下 PV-Tech China

    肖蓓于2012年2月加入 PV - Tech ,是公司中文编辑团队的负责人。除了撰写文章和提供中国光伏行业问题和发展的见解, 也是PV-Tech全球网站和国际光伏技术电力等出版物的定期撰稿人。 Carrie (Bei) Xiao joined PV Tech in February 2012 and is head of our Chinese editorial team. In addition to authoring articles and providing insight on domestic industry issues and developments, Carrie is also a regular contributor to our global website and our international PV Tech Power publication.

    电子邮件:.(JavaScript must be enabled to view this email address)

2022光伏“新秀”榜:创业公司们!

2022光伏“新秀”榜:创业公司们!

每家新成立公司背后,都有一个创业故事

每家新成立公司背后,都有一个创业故事

晶优光伏

晶优光伏

旭合科技

旭合科技

中能创

中能创

丽天智能

丽天智能

“万物皆可光伏,百亿规划者众。”一句话道尽近两年光伏产业投资热潮。

双碳目标下,光伏成为各方资本颇为看好的赛道。虽然这个行业的竞争正在不断加剧,但在资本簇拥下,一大批创业公司正“蜂拥而立”。

每家新成立公司背后,都有一个创业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悄然崛起的“新势力”公司们。

行业“大佬”们各摆擂台

由原主流光伏公司知名CEO、CTO创办的公司成为第一波受市场、资本瞩目的焦点对象。

2022年1月,谢健正式创立元太光伏,定位专注新一代n型光伏产品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以及光伏电站开发的科技型企业,公司初创团队都拥有超过十年的光伏行业经验,大家都因相信公司创始人谢健而走到一起。

谢健曾任东方日升董事长兼总裁、晶澳科技董事兼首席运营官、执行总裁等职务,俱是行业第一梯队公司要职,行业经验、阅历十分丰富。

在谢健看来,光伏行业正处于规模快速增长、技术飞速迭代的阶段,p型技术路线已接近效率极限,未来几年将会快速切换至n型,而TOPCon无疑是目前量产兼容性最好、产品性价比最高的技术路线,元太光伏看准的是TOPCon的技术时间窗口切入赛道。

“元太光伏自创立之初即决定由n型TOPCon作为技术主线切入组件市场,同时我们也会密切关注其他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以高质量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深耕光伏行业多年,谢健表示不盲目追求规模,目标成为有产品特色、有服务优势的企业。

根据计划,元太光伏拟投资15亿元在安徽省滁州市建设年产5GW的新型高效单晶光伏组件生产基地。目前,元太光伏一期3GW组件项目已投入量产,整体产能加速爬坡,预计5GW全面达产后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同时,公司组件已逐步取得TUV、ISO、CE等认证,随着公司全球化商业网络逐步展开,未来有望在全球重点市场实现大规模出货突破。

无独有偶,曾与谢健共事的原东方日升副总裁、CTO黄强博士也创办了一家新公司—中能创,公司定位n型异质结(HJT)技术与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场景应用。

虽然是新公司,但团队实力均不凡。创始人黄强此前还在光伏龙头天合光能担任制造总监、技术副总裁、中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据介绍,公司的核心团队来自行业排名全球前三的上市公司,技术团队脱胎于国家863计划,在异质结方向深耕多年。

作为一家初创公司,中能创成立仅2个月后,获得数百万元投资。2022年,公司研发出全球首个210mm无主栅异质结,并获德国TÜV莱茵第三方认证。中能创的技术与产品进一步吸引了资本方的关注。2022年9月,公司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耀途资本领投,正轩资本、同创伟业等跟投。

据介绍,中能创有两项关键技术:无主栅异质结与印花技术。无主栅异质结,顾名思义取消了光伏电池的主栅,采用了更多更细的铜栅。

黄强表示:“这项技术可以节省一半的低温银浆并使得硅片厚度可以减薄至100微米,银浆与硅片成本占异质结电池成本的一半,节省这两项耗材意味着成本的大幅下降。同时,用更多副栅代替主栅,实现了更短的传输距离、更少的遮挡。这意味着抗隐裂能力的提升,发电量的提升以及碳值的降低。

另外,我们发现市场对美的追求一直存在,尤其是建筑行业,但大部分技术在美观和效率只可取其一,为了解决这一痛点,我们研发了一项几乎不牺牲发电效率的印花技术,这可以让带有印花的组件拥有22%以上的效率,并且印花可定制。”

目前,中能创正在做扩建量产线的准备,并积极研发下一代产品,扩充团队,计划在2023实现1GW相关产品产能,并快速扩展至10GW规模。市场方面,中能创也已开始在全球各区域做落地示范工作。

资本青睐

除了中能创,不少初创光伏企业也都受到资本的“喜爱”,如2022年新成立的无限光能、丽天智能等公司也获得了融资。

作为钙钛矿电池新锐企业,2022年6月,无限光能宣布完成了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参投方包括耀途资本、光跃投资、碧桂园创投等。

在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研发上,无限光能研发团队通过对钙钛矿太阳电池薄膜与OLED薄膜的对比研究,提出使用真空气相沉积的钙钛矿薄膜制备技术,实现了大面积单结钙钛矿太阳电池超过23%的世界最高认证效率。

据PV Tech了解,无限光能目前已建成10MW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试验线,规划的100MW级大尺寸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中试生产线将于2023年底建成,并计划于2024年启动GW级量产线建设,实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成立于2022年7月,公司总部位于浙江湖州的丽天智能,公司初创团队也“大有来头”。

丽天智能创始人王士涛先生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拥有将近20年光伏行业经验。2014-2021年任江苏中信博核心技术人员及首席技术官,同时做为国际标为委会TC82的WG7\WG9召集人,牵头制定多项国际标准,是中国第一位光伏领域获得IEC1906大奖专家。

据介绍,丽天智能团队核心人员在自动驾驶、机器人设计、自动控制领域都具备多年经验,团队60%为研发技术人员。当前,公司清洗机器人产品已获得TUV等测试认证,并在光伏安装机器人方面也形成产品及解决方案。

基于多年行业经验和对终端电站市场的了解,王士涛对丽天智能的愿景是,通过不断迭代的技术创新成为光伏领域的工业级无人驾驶机器人领导者。

他表示:“光伏行业未来必会走向高度智能化、无人化,在光伏发电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无人驾驶机器人技术会起到巨大作用,甚至未来采用无人驾驶机器人来完成电站的星球太阳能发电计划也是一种未来趋势。”

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目前丽天智能已经开始有产品及解决方案在海外规模化交付。

当然,潮水涌来之时,并非每一个场内选手都能被雨露均沾。事实上,如今资本的要求相当严苛,通常而言,企业的三个价值锚点被视为关键标准。它们分别对应着:创业团队、技术实力、产品创新与推动应用落地。

上述公司无一不是具有三个价值锚点中的闪光点而成为各方关注或青睐的对象。

初创即“巅峰”

2022年12月1日,安徽滁州,旭合科技10GW 超高效n型电池及组件项目开工,万里晴空下彩色的礼炮、红色的礼台格外耀眼。

“今天的阳光可好了,您也该在场哈。”旭合的朋友在现场跟笔者发消息说道。

这也是一家由“行业牛人”出来新创的公司,2022年7月14日在滁州成立,旭合科技拥有一支以院士领衔的行业一流技术研发和运营团队。都有为院士,我国凝聚态物理学先驱和学术泰斗,应邀担任旭合公司高级顾问,制定公司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指导公司技术研发博士团队研发工作。

公司CEO李质磊自2007年起先后在中电光伏、天威新能源等知名企业担任技术和运营高管,2013年作为共同创始人创建日托光伏并先后担任运营副总和销售副总等职,业绩斐然。

CTO路忠林博士先后在东南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和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任职,2013年作为共同创始人创建了日托光伏并全面负责公司研发及产业化工作,承担包括国家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个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发表国际SCI论文数十篇,申报专利约200项。

据悉,旭合科技新产线TOPCon2.0电池量产效率投产时就可以做到25.3-25.5%,通过技术创新,后期将逐步提升到26%左右,单瓦生产成本比目前的TOPCon1.0更低。

目前,旭合拥有4GW PERC电池和组件生产线,正在建设10GW超高效N型TOPCon切片、电池及组件产能。在未来5年内,计划陆续新建和打造20GW超高效N型切片、电池、组件及电站的垂直产业链。

李质磊表示:“旭合科技希望通过抓住晶体硅电池从P型向N型转变的历史机遇期,专注于超高效N型电池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掌握核心技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采用‘小步快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利用5年左右时间把企业打造成为行业第一梯队超高效N型电池、叠层电池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领导者,同时实现IPO资本化。”

另一家行业新势力公司--晶优光伏的发展速度也很快,两年时间公司已建设3大生产基地,产能达到9GW,分别位于江苏泰州,山东泰安和淄博。

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武飞,2014年开始专注光伏行业,深耕全产业链 8 年,同时是百亿私募产业基金投资人。技术生产管理团队光伏行业从业经验人均超10年,公司定位专注光伏组件精益智能制造。

在武飞看来,光伏已经成为能源结构转型、实现碳中和最重要的能源形式之一。尤其是在能源危机的背景下,这一需求变得更加强烈。全球各个区域分布式市场逐渐成为主力细分市场,光伏产品已成为2B和2C产品之间的运营模式。

未来生产和营销逐步解体,我们目前就是把内功做好,软、硬件兼备,为合作伙伴走向下游,渠道下沉奠定基础;坚持做好产品,提供专业的定制生产服务,成为他们品牌营销最有利的支持,实现营销效果最大化。”武飞说道。

据介绍,晶优光伏持续加大投入,预计2023年公司将拥有5个基地,产能达到15GW规模。

除了上面的公司,还有很多新企业在奔跑,如背靠南大谭海仁全钙钛矿叠层课题组的仁烁光能,正推进全钙钛矿叠层技术产业化。

2022年8月,公司完成了数亿元Pre-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三行资本领投,中科创星、苏高新创投、金浦智能、险峰长青、云启资本、中财产业基金等知名机构跟投。

据悉,仁烁2021年10MW中试线已投产,预计2022年下半年投建150MW量产线。

再如苏州弘道新材料,主营业务为光伏组件提供全套的封装材料解决方案,产品涉及光伏背板、弘膜、软玻璃等系列产品。

公司由王同心博士团队控股,江苏省智能制造基金领衔天使投资,一期投资2亿元,未来规划四期投资,达产后年销售额达20亿元。

更多的新晋者们在涌入这一行业,PV Tech将持续关注并报道,欢迎与我们沟通联系。

(责任编辑:肖蓓)

合作伙伴

鸣谢

Solar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