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_12974_60_60_assetsimagesstaticthumbnail-frame-span1.png_s_c1
肖蓓
大中华区高级编辑,Solar Media Limited 旗下 PV-Tech China

龙头利润两重天:“爆赚”的硅料与“薄利”的组件

  • 2023年03月07日
  • 作者: 肖蓓
    肖蓓

    肖蓓

    大中华区高级编辑,Solar Media Limited 旗下 PV-Tech China

    肖蓓于2012年2月加入 PV - Tech ,是公司中文编辑团队的负责人。除了撰写文章和提供中国光伏行业问题和发展的见解, 也是PV-Tech全球网站和国际光伏技术电力等出版物的定期撰稿人。 Carrie (Bei) Xiao joined PV Tech in February 2012 and is head of our Chinese editorial team. In addition to authoring articles and providing insight on domestic industry issues and developments, Carrie is also a regular contributor to our global website and our international PV Tech Power publication.

    电子邮件:.(JavaScript must be enabled to view this email address)

2022年光伏级多晶硅价格变动

2022年光伏级多晶硅价格变动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PV Tech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PV Tech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PV Tech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PV Tech

2022年,在能源危机席卷之下,光伏产业延续高景气度,赛道热度难降。

受供需矛盾影响,2022年初开始硅料价格不断攀升,一路从230元/千克上涨至最高330元/千克,涨幅超过40%。另据PV InfoLink数据,2022年国内硅料平均现货价为27.1万元/吨,同比上涨约46%,创近五年新高。硅料涨价不断向下游传导压力,进而又带动了硅片、组件等整个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

最高330元/kg,180元/kg收尾

2022年8月开始,硅料“局部过热”的异常现象开始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8月中旬,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三部门联合发布文,指出光伏行业出现阶段性供需错配、部分供应链价格剧烈震荡等情况。一个半月后的10月初,三部门陆续约谈部分硅料企业,意图促进供应链协调发展。

临近四季度,随着供需矛盾缓解叠加需求淡季,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开始明显回落。在三季度末,硅片价格先于上游硅料环节出现大跌。硅片价格战倒逼上游硅料价格松动,硅料开始进入降价通道。

在2022年的最后一个月,硅料价格从330元/千克的峰值一度降至最低约180元/千克,几近腰斩,从降价幅度来看,上游硅料、硅片价格显著下降,中下游的电池片、组件的降价幅度低于上游。

合计超732亿元!四大硅料龙头净利润均翻倍增长

尽管硅料价格在去年第四季度出现回调,甚至于12月份一度急跌,但凭借全年整体的高位运行和销量提升,硅料龙头企业们2022年仍是赚的盆满钵满。

截至目前,通威股份(600438.SH)、大全能源(688303.SH)、协鑫科技(03800.HK)和新特能源(01799.HK)四家硅料巨头均发布了2022年业绩预告。

其中,通威股份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252至272亿元,同比增长207%至231%,盈利金额居于首位。盈利金额排在第二的是大全能源,预计2022年营收309.4亿元,同比增长185.64%,归母净利润191.2亿元,同比增长234.05%。

此外,协鑫科技预计盈利不低于155亿元,新特能源归母净利润133.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4%和170.3%,位居第三、四位。就利润增幅来看,四家硅料企业均实现了净利润翻倍增长。

通威股份在业绩预告中表示公司利润增长的原因之一,系2022年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产品需求旺盛。公司高纯晶硅产线持续满负荷运行,各项生产指标进一步优化,新项目快速投产达产,量利同比实现大幅增长。

根据券商测算,通威股份2022年硅料权益出货约20万吨,同比增长约100%。公司硅料产能持续扩张,2023年新增乐山三期12万吨,至年底名义产能可达35万吨。此外通威股份在包头和保山还各有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预计于2024 年内竣工投产,全部投产后,公司高纯晶硅产能可增至75万吨。

值得一提是,硅料作为重资产行业,具有项目初始投资成本高的特点,而通威股份凭借规模效应和工艺控制,较二线企业平均成本低1万左右,硅料成本位于行业优势地位。

大全能源也在业绩快报中表示,2022年业绩增长受益于高纯多晶硅料环节整体依然供应紧缺,硅料价格持续上涨,公司满荷生产,产销两旺。2022年大全能源高纯多晶硅料产量约13.38万吨,同比增长约54.54%,销量约13.29万吨,同比增长约76.37%。公司产销率约99.33%,2021年的产销率约87.03%。根据公告,大全能源预计2023年多晶硅产量19-19.5万吨。

与此同时,大全能源在产能扩张上下了不少功夫。从2021年12月开始,大全能源宣布投资332.5亿元在包头市投资建设30万吨/年高纯工业硅项目、20万吨/年有机硅项目、20万吨/年高纯多晶硅项目、2.1万吨/年半导体多晶硅项目。此外,2022年7月,大全能源与包头市固阳区政府签订投资协议书,将投资60亿元分三期建设30万吨/年高纯工业硅项目和20万吨/年有机硅项目。中信建投证券测算,预计2023年底,大全能源的硅料产能将到30.5万吨。

除了持续扩张产能外,大全能源还通过积极签订长单来锁定业绩。2022年10月至12月,公司陆续签订了合计125.58 万吨的硅料长单。即使后续硅料环节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大额长单的签订有助于公司锁定下游客户,保障硅料的后续出货,稳固公司的市场份额和行业地位。

协鑫科技表示业绩显著增长主要受益于全球光伏行业持续维持高景气度,多晶硅产品供不应求,量价齐升,颗粒硅盈利优势凸显。截至2022年底,协鑫科技颗粒硅产能已实现14万吨,包括徐州6万吨、乐山6万吨以及包头2万吨。此外,徐州4万吨置换项目与呼和浩特项目也进入基建阶段。上述项目全部达产后,公司颗粒硅产能可达26万吨。

随着产能释放,公司的市占率也将进一步提高。协鑫科技公众号显示,截至2022年底公司FBR 颗粒硅全球市占率已超10%,预计2025年将会超过30%。 此外,公司表示,颗粒硅生产成本具备显著优势,颗粒硅生产较棒状硅综合电耗下降近80%。

值得一提的是,协鑫科技正积极布局下一代电池技术。在钙钛矿方面,其下属子公司昆山协鑫光电已经成功上线全球首条100MW量产线。

新特能源表示2022年公司业绩增长也主要系多晶硅产品量价齐升所致。2022年公司营收375.41亿元,同比增长66.7%。其中,硅料收入约256.6亿元,同比增长约121.7%。硅料毛利约180.7亿元,同比增长166.1%。硅料业务毛利率约70.4%,较2021年提升约11.7个百分点。

产销来看,新特能源2022年硅料产量12.59万吨,同比增长约61%,销量约10.67万吨,同比增长约42.9%。公司产销率约84.75%,相较于几乎满产满销的大全能源,公司产销率略低。公司预计2023年硅料产量23-24万吨,同比增长82.7%至90.6%。

产能方面,截至2022年末,新特能源的有效产能约20万吨。此外,公司昌吉准东一期和二期各10万吨硅料分别有望在2023上半年及2024 年底前投产,届时公司硅料总产能将达到40万吨。此外,2022年6月,中国证监会受理了新特能源的A股主板上市申请。公司拟首次公开发行不超过3亿股,募资88亿元,用于投建准东20万吨多晶硅项目。

股价方面,2022年,除了正在申请回归A股的新特能源全年股价上涨7.43%外,其余三家硅料龙头年内股价均出现下跌。

组件企业普遍“高营收、低利润”

受硅料价格攀升的影响,下游组件产品的价格一定程度上也被动抬升。但对于大多数组件企业来说,不断高企的原材料无疑增加了公司的成本压力。

与上游硅料厂商量价齐飞、利润翻倍的业绩表现不同,下游组件企业业绩则呈现出“高营收、低利润”的状况。整体来看,组件出货量的走高,成为多数组件企业2022年业绩增长的引擎。近日,隆基绿能(601012.SH)天合光能(688599.SH)、晶科能源(688223.SH)及晶澳科技(002459.SZ)四家组件龙头已经披露了2022年业绩预告。

其中,隆基绿能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145亿元至155亿元,同比增长60%至71%。天合光能预计2022年营收852.48亿元,同比增长91.65%,归母净利润37.11亿元,同比增长105.68%。

晶科能源预计2022年营收约830.75亿元,同比增长约104.77%,归母净利润29.47亿元,同比增长约158.21%。晶澳科技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48亿元至56亿元,同比增长135.45%至174.69%。

四家公司中,隆基绿能盈利金额最高,其次是晶澳科技和天合光能,晶科能源则位列第四。整体来看,尽管组件企业的营收可以高达几百亿,但利润规模多数处于几十亿的水平,与硅料企业动辄百亿的净利润差异明显。

具体来看,隆基绿能2022年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硅片和组件销售的量价齐升,以及投资收益和汇兑收益增加。根据机构预测,2022年隆基绿能组件出货量约45-47GW,处于行业前三。截至2022年底,公司硅片、电池及组件产能分别提升至150GW、60GW及85GW。目前公司持续扩张产能,2023 年1月新签陕西省西咸新区年产100GW单晶硅片及50GW单晶电池项目投资协议,项目总投资额达452 亿元,预计2024 年三季度首线投产,2025年底达产。

晶澳科技表示2022年光伏行业快速发展,光伏产品需求持续增长,公司凭借自身的全球市场营销服务网络优势和品牌优势,持续开拓国内外市场,光伏组件出货量和营收规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同时受益于公司技改升级及新产能释放,持续降本增效,叠加汇率变动等积极因素,共同推动公司经营业绩持续增长。

2022年晶澳科技组件出货量约40GW,同比增长超60%。截至2022年底,公司硅片、电池、及组件产能分别达到40GW、40GW和50GW。根据公司规划,2023年底组件产能将超过75GW,硅片、电池产能是组件产能的80%左右,其中N型高效电池产能将达到27GW以上。

此外,目前晶澳科技一体化产能配套率高达80%,降本优势明显,公司单瓦盈利逐季攀升。2022第四季度公司单瓦盈利达到0.16元/W,组件厂商中位居前列。

天合光能的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公司光伏组件出货量和销售收入较2021年有较大幅度增长。此外,公司经营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通过对原材料成本、海运成本等综合成本的有效管控,公司光伏产品的市场需求及产品盈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业绩快报数据测算,天合光能2022年第四季度的归母净利润约14.7亿元,同比增长126.96%,环比增长约29.78%。公司单季盈利显著,主要得益于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下降。

整理公开资料,2022年天合光能预计组件出货约43GW,同比增长约75%,预计2023年组件出货60GW至65GW,同比增长50%。

目前,天合光能持续深化一体式布局。公司青海西宁项目计划建设30万吨工业硅、15 万吨高纯多晶硅、35GW 单晶硅、10GW 切片、10GW 电池、10GW 组件以及15GW 组件辅材生产线,其中一期20GW 拉晶产能预计将在2023 年一季度建成投产,将助力公司一体化率提升。N 型新技术方面,2022年12 月30 日,公司宿迁基地8GW 210+N 型i-TOPCon 电池成功下线,该项目的成功投产将进一步加速公司N 型组件的一体化产业布局。根据机构预测,2023年底天合光能的组件产能将达到85GW,工业硅、硅料、硅片及电池片产能自供率达43%、23%、49%及76%。

晶科能源的业绩快报显示,2022年公司不断优化一体化产能结构,持续推进产品降本增效,并克服了新建产能爬坡及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带来的短期挑战,在光伏组件出货量上升的同时N型产品红利逐渐释放,使得营业收入及营业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根据晶科能源公众号,2022年公司组件出货排名全球前二,约44-45GW,同比增长约100%,其中TOPCon占比约25%。机构预测2023年公司组件出货将持续走高, 全年增长50%以上。其中N型TOPCon占比超六成,远高于同行。

目前,晶科能源的TOPCon布局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截至2022 年底,公司TOPCon电池产能达35GW。此外,尖山二期11GW电池将在2023年一季度满产,楚雄6.5GW TOPCon、海宁袁花6.5GW电池改造以及越南4GW电池也将于2023年陆续落地。机构预计2023年底公司N型电池产能将超过50GW。

成本方面,截至2022年底,公司已实现TOPCon组件与PERC组件一体化成本同价。TOPCon 电池量产平均效率已提升至25.1%。后续随着电池效率提升,将进一步摊低单瓦成本,有助于巩固公司TOPCon龙头地位。

市场表现来看,组件企业与硅料企业走势相似,2022年整体股价呈下跌趋势。除了年初才上市的新股晶科能源全年上涨193.39%外,隆基绿能、天合光能及晶澳科技股2022年内股价不同程度下跌。其中下跌最多的是隆基绿能,跌幅约31.14%。

(责任编辑:肖蓓)

合作伙伴

鸣谢

Solar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