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_12974_60_60_assetsimagesstaticthumbnail-frame-span1.png_s_c1
肖蓓
大中华区高级编辑,Solar Media Limited 旗下 PV-Tech China

超300GW有效路条项目将开工!Q1组件价不低于1.7元/w

  • 2023年03月06日
  • 作者: 肖蓓
    肖蓓

    肖蓓

    大中华区高级编辑,Solar Media Limited 旗下 PV-Tech China

    肖蓓于2012年2月加入 PV - Tech ,是公司中文编辑团队的负责人。除了撰写文章和提供中国光伏行业问题和发展的见解, 也是PV-Tech全球网站和国际光伏技术电力等出版物的定期撰稿人。 Carrie (Bei) Xiao joined PV Tech in February 2012 and is head of our Chinese editorial team. In addition to authoring articles and providing insight on domestic industry issues and developments, Carrie is also a regular contributor to our global website and our international PV Tech Power publication.

    电子邮件:.(JavaScript must be enabled to view this email address)

超300GW有效路条项目将开工!

超300GW有效路条项目将开工!

当前,第三批风光大基地正在加快推进建设,给光伏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商业模式,在保障化规模和市场化规模双通道的管理下,应用终端已经开始形成从普通电站、大型新能源基地、分布式光伏、户用光伏到源网荷储、多能互补、零碳产业园区等一系列新能源电力发展齐头并进的新格局。

“新能源已经进入全面平价甚至是低价时代,未来10年,中国光伏+风电即将进入年新增双超100GW的高速增长期。新阶段也意味着新变化,例如指标增多、商业模式增加、产业链价格波动、技术竞争加剧以及土地、配储等。在历史重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面前,需要全行业同仁们,群策群力,共同为我们的绿色青山,能源转型贡献力量。”在中国新能源电力发展论坛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说道。

双碳目标进一步指明了我国能源发展变革的战略方向,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家能源局已经明确风电光伏年新装机1亿千瓦以上,年发电量1万亿千瓦时以上已成为新常态。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张世殊指出,新常态也意味着新挑战,例如沙戈荒、海上风光等应用场景不断拓宽,对精细化的设计要求愈来愈高,如何保障新产品新技术在新场景应用上的高效、可靠、稳定,仍需设备企业、开发企业以及设计院等共同研究充分交流。

超300GW有效路条项目将重启 三大因素限制装机

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问题日益凸显。据相关统计,2023年上半年大量项目将重新开工。截止2023年1月,全国已取得有效路条的可开工总量已超过300GW,目前限制装机的有三个因素:设备价格、土地性质、电网消纳。

过去一年,光伏电站应用端受到了产业链价格波动、用地成本、土地管理、储能配置、以资源换产业等问题,让很多投资企业、发电企业苦不堪言。

刘译阳表示:“从制造企业到发电企业都在努力的寻找解决之道,相对比较利好的消息是大家已经形成共识,光伏成本从今年开始将再次进入到新的一个降本提效的赛道。我觉得不断持续的降本才是我们光伏未来或者是过去能够成功的核心基因,也是未来持续稳定增长的核心基因,也希望各位行业同仁继续在降本增效的这条永不过时的道路上发挥自己的贡献力量。”

谈到土地问题,刘译阳补充道,我们也看光伏电站用地需求,以1GW电站用地2万亩地推算,每年新增100GW光伏电站就需要200万亩土地。随着我们风光项目大规模的开发,我们要充分考虑如何充分利用土地价值,发挥新能源电站在生态修复、光伏+等等方面的积极促进作用,做好规划与示范,能够把废弃不能用的土地或者利用效率比较低的土地,变成既能发绿色电力又能提高土地收益的土地。

新能源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意味着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党委委员、总规划师张益国表示,能源转型既要低碳但也要安全可靠的供应,因此,发展趋势正愈发明朗。从中央层面而言,先立后破、消纳、减碳、新能源更突出的位置是几个核心关键点。有关机构预测,到2060年风光新增总规模约80~90亿千瓦,落实好这个目标还是要坚持5个并举、4个发展的基础路线。

华能集团新能源事业部副主任张晓朝认为,“高比例的新能源需要高质量来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必然是对发电侧和负荷侧的分级管理。总体来看,合规经营、‘基因工程’管理、有效的项目或产品策划管理、政策导向、有效运营管理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针对新能源大基地的规划情况,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王霁雪指出,“新能源大基地规划的规模庞大,但与此同时也面临资源选择以及消纳困难的问题,从资源保障以及送出通道和消纳安排以及配套调峰都要有相应的安排。单打独斗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式,要走好煤炭与煤电、煤电与可再生能源的联营、多电源品种一体化开发以及跨界融合等发展路径。”

会上,用地指标的合理控制已经形成共识,而光伏应用场景的多样化对精细化的设计要求愈来愈高,如何保障新产品新技术在新场景应用上的高效、可靠、稳定,仍需设备企业、开发企业以及设计院等共同研究充分交流。

此外,随着新能源电力渗透率的逐步的提升,储能也开始成为新能源电站开发与应用的新课题,尤其是伴随各省对储能配比的要求提高,与储能价格上涨之下,如何进行合理配比,算好经济账也是新能源项目正面临的难题。

组件价格全年超1.5元/w,Q1不低于1.7

限制装机的另一大因素是设备价格,在大量项目即将重启背景下,组件价格首先要企稳。

“组件每下降1毛钱就能解锁大量待装项目,这些项目都有并网的时间要求,并不是说没有补贴了,项目可以无限期等待。土地和消纳,相信投资企业会有一系列的安排,疫情之后,新能源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那么在需求的承托之下,预测一线组件在一季度不会低于1.6-1.7元/w,全年能稳定在1.5元/w之上。”一位知情人士在接受PV Tech采访时表示。

会上,InfoLink资深分析师赵延慧也就2023年光伏产业链及价格走势进行了预测。装机方面,赵延慧表示,InfoLink预期2023年全球新增组件出货规模保守将来到338GW,年增长达到22%。

产业链价格变化方面,其中硅料将随着供应体量增加而回归下跌趋势、价格前高后低;硅片产能规模大、产量增加趋势不变,但是P/N型硅片价格差异可能扩大。电池片价格短期波动,后续价格分化趋势增强;而组件价格持续混乱,但预计下半年下跌幅度加大。

展望未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周原冰表示,“新能源巨大的发展机遇带来其技术的不断突破,尤其是在成本方面可能会超过现有的一些判断与预期。

我们认为不管是晶硅还是薄膜电池,将进入到性能、规模快速上升,成本进一步下降的发展阶段,预计到2025年,光伏平均度电成本将达0.25元/度左右,条件很好的基地成本有可能达到0.18-0.22元的水平,2030年基本可以做到0.2元/度以下。”

(责任编辑:肖蓓)

合作伙伴

鸣谢

Solar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