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_12974_60_60_assetsimagesstaticthumbnail-frame-span1.png_s_c1
肖蓓
大中华区高级编辑,Solar Media Limited 旗下 PV-Tech China

天合光能:从210+P到210+N,强者把握技术变革“脉搏”

  • 2022年12月13日
  • 作者: 肖蓓
    肖蓓

    肖蓓

    大中华区高级编辑,Solar Media Limited 旗下 PV-Tech China

    肖蓓于2012年2月加入 PV - Tech ,是公司中文编辑团队的负责人。除了撰写文章和提供中国光伏行业问题和发展的见解, 也是PV-Tech全球网站和国际光伏技术电力等出版物的定期撰稿人。 Carrie (Bei) Xiao joined PV Tech in February 2012 and is head of our Chinese editorial team. In addition to authoring articles and providing insight on domestic industry issues and developments, Carrie is also a regular contributor to our global website and our international PV Tech Power publication.

    电子邮件:.(JavaScript must be enabled to view this email address)

天合产品

天合产品

最早一波在美上市的太阳能上市公司,有人倒下、有人重组、有人躺平、有人退市淡出焦点位。

迈过25岁的天合光能,选择了“奔跑”。用创始人高纪凡的话说,这是二次创业,不忘初心,大家都要有艰苦奋斗的准备。

天合光能的“再出发”,很大部分与公司在组件制造端的突破性选择分不开。

2020年2月,天合光能宣布首片采用210mm硅片大尺寸组件下线,从第二代158.75的硅片尺寸直接跨越到210,至尊系列高功率组件 “横空出世”,一时威震四方。间隔不到5个月,天合光能又推出全新一代至尊超高功率组件,单片组件达到600W+,正式引领光伏行业走入6.0时代。

据说“至尊”组件是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亲自命名,不做便罢,要做就做最好。

在确定了尺寸后,几年未大动的天合光能制定了业内最大的超高功率组件扩产计划:2020年产能达到10GW,2021年21GW,2022年30GW……

产能的推进速度也很快,天合光能宣布先后在浙江义乌、江苏宿迁、江苏盐城建设三大210超级工厂。其中,天合义乌 210超级工厂项目从投产奠基到完成基建引进设备,仅用时112天。目前,天合光能在海外越南、泰国等地也建立了210制造基地。

“我们成为了产能结构最领先的公司,脱胎换骨成为了一家年轻公司。”高纪凡对媒体说道。

600W+强者不做选择:技术、降本都要

随着碳中和目标成为世界共识,推促能源转型已是大势所趋。过去数年,太阳能光伏已在多个地区完成布局,并且成为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新选择。

然而,由于疫情、产业链供需失衡、运输物流费用上涨等多重原因,近两年太阳能光伏投资成本比新冠疫情前的水平增长了10-20%,推高了全球招标价格,对终端市场形成了一定阻碍。

在此背景下,天合光能为降低度电成本持续发力。过去两年,天合光能携手百余位合作伙伴,共同打通了拉晶、切片、电池、组件、产品设计、可靠性、接线盒、玻璃、逆变器及跟踪支架等相关难题,打造了600W+创新生态联盟,为600W+全球应用扫清了障碍。

降低度电成本是行业最关心的核心,天合光能全球产品战略与市场负责人张映斌博士表示,“度电成本等于整个生命周期里光伏电站的总投入除以生命周期的总发电量。其中代表‘分子’的‘初始投资’,以及代表‘分母’的‘全电站生命周期内总发电量’,受到组件产品的质量、功率、效率、可靠性和发电量的决定性影响。”

据张映斌介绍,在相同项目容量下,相比其他组件,600W+组件功率更高,组件块数更少,安装及运费更少;且600W+组件基于电压设计理念,在相同系统电压情况下,每串可以串更多组件,让系统侧的组串功率提升;而组串数量减少,相关的PV电缆用量和支架导轨等也减少。由此,600W+组件可以有效降低系统BOS成本,从而降低项目初始投资,即“分子”。

在发电量表现上,天合光能与TUV、CPVT时达半年以上的合作数据,证实了基于210产品技术平台的600W+在全球高、中、低不同纬度地区,存在1.6-2.1%的发电量增益。这是由于全球超过90%的国家及地区,低辐照都占据极大比重,而600W+组件具备辐照越低,发电增益越多的低辐照性能。

而在高可靠性的表现上,600W+组件依然具有明显优势。通过对型材、边框设计、连接等方面的创新优化,天合光能的600W+组件通过了17级飓风的测试,并用14级台风“梅花”的实地检验证实了自己的荷载性能。且600W+组件获得BNEF、PV Tech、PVEL和RETC等全球多家权威第三方机构连续多年的认可。

高发电量、高可靠性的组件产品直接增加了电站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发电总量,从而使得度电成本公式里的使“分母”变大,继续降低了度电成本。

由此可见,高功率、高效率、高可靠性和高发电量是降低度电成本的核心推力和底层逻辑。而在过去两年的实际应用中,兼具“四高一低”的600W+组件成为趋势已是行业内的共识。

从210+P到210+N,把握行业技术转向脉搏

继600W+至尊组件、构建210生态圈之后,近期,天合再次提出210+N型全场景化解决方案,旨在再次降低度电成本,为全球光伏发电市场交出“新答卷”。

随着PERC效率逐年逼近上限,行业向N型转型趋势愈发明显。在张映斌看来,目前的光伏发电产业,处于一个新兴技术转型的历史性当口。

只有准备充分,才能精准切中时代的变革。

张映斌表示:“天合光能从2015年就开始了N型技术的研发,2018年天合光能研发的i-TOPCon技术入选超级技术领跑者示范项目,并为铜川和长治的领跑者项目提供500MW TOPCon组件。2020年天合光能为黄河水电提供了135MW TOPCon组件,2021年基于210产品技术平台的500MW TOPCon中试线建成,2022年推出210+N型全场景化解决方案,新一代N型组件全面量产,电池量产平均效率超25%。”

经过长达七年持续研究,天合光能不断沉淀N 型技术,为实现先进产能快速扩张做好了充分准备。对天合光能来说,N型的优势在于在长周期内看到更低的度电成本,能为客户创造更高价值。

张映斌以天合光能N型690W档位的组件为例进行了说明,他表示:“首先,相比于行业内其他组件,采用了N型技术的组件可高出75W;其次,基于210产品技术平台,天合光能组件的开路电压比其他产品的电压减少7.6V;在组件效率上,基于210产品技术平台的N型产品高出其他组件产品0.26%;而由于在运输上,同容量下天合光能的组片数量更多,高出其他产品15.8%。”

在这四重优势下,张映斌相信,210+N解决方案可以为客户节省下可观的初始投资。他介绍,经测算,鹿特丹3.5MW一个地面电站在零下10度、1500V系统电压环境下,天合光能组件可以比市面上一般的组件单串多串联4块组件,单串组件功率提升约30%。

在此情况下,光伏电站的运输成本、电气、支架的成本得以节省,节省数额可达到1美分每W,项目BOS成本节省了1.6%,叠加210组件低辐照优势,度电成本降低将近1.5%。

新一轮扩张210+N占主流,出货占比预期超20%

展望未来,天合光能N型i-TOPCon电池量产效率将稳步提升,2023年电池量产效率将达到25.5%,而到2024年电池量产效率则有望达到26%。

“在新一轮扩产中,天合光能也将主要选择210+N,明年N型组件产能预计30GW,但这只会占总体出货目标的20%+,传统产能210+P还是会保留相当的比例。行业比例中N型产品出货占比今年是7-8%,明年达到20%以上。也就是说,天合光能新技术、先进技术代表的比例会跟行业保持相同节奏。”张映斌说道

提到传统P型产品和先进N型产品,张映斌表示:“P型和N型的战略关系没有冲突,各自有各自市场和客户群。我们是根据市场节奏和客户需求来构建产能结构,依然是以客户为中心,价值为导向。”

据张映斌博士介绍,在P型时代,基于成熟的210产品技术平台,在600W+创新生态联盟的诸位合作伙伴共同努力下,高功率组件迅速产业化,以产业协同的力量,加速600W+产业化,让600W+行稳致远,而在210+P时代构建的产业和生态基础也会助力N型技术的产业化生产和应用。

由于210产品技术平台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使其可以实现先进技术的叠加,如双面双玻,HJT、TOPCon等先进技术。210+N的相互加持除了可以进一步提升功率及效率,减少投资成本和度电成本,还能在实现全面600W+的同时为将来的700W+的产品留足余量,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肖蓓)

合作伙伴

鸣谢

Solar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