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_12974_60_60_assetsimagesstaticthumbnail-frame-span1.png_s_c1
肖蓓
大中华区高级编辑,Solar Media Limited 旗下 PV-Tech China

印度太阳能市场初露锋芒

  • 2012年02月08日
  • 作者: 肖蓓
    肖蓓

    肖蓓

    大中华区高级编辑,Solar Media Limited 旗下 PV-Tech China

    肖蓓于2012年2月加入 PV - Tech ,是公司中文编辑团队的负责人。除了撰写文章和提供中国光伏行业问题和发展的见解, 也是PV-Tech全球网站和国际光伏技术电力等出版物的定期撰稿人。 Carrie (Bei) Xiao joined PV Tech in February 2012 and is head of our Chinese editorial team. In addition to authoring articles and providing insight on domestic industry issues and developments, Carrie is also a regular contributor to our global website and our international PV Tech Power publication.

    电子邮件:.(JavaScript must be enabled to view this email address)

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全球成长迅速的太阳能新兴市场来自于东南亚、印度、中东和非洲地区。相比欧美,这些地区非常缺电,他们更渴望阳光的电力,一旦达到合适的成本,这些地区将更快地成为太阳能应用的主要市场。2011年,印度凭借上百兆瓦级光伏装机容量的突破,成为这些地区中令人瞩目的新焦点。随着该国“国家太阳能任务”22GW目标种子的植入,这个国家的太阳能产业正生根发芽,而它对中国启动“双反”的举动则显示这个国家努力争取自身话语权的锋芒。

小有成绩,迈向全球前十

2010年以前全球光伏产业的市场主要来自于以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为首的欧洲,以及日本、美国,但自2010年以来可以清楚地看到更多的市场在成长,他们来自于东南亚、印度、中东和非洲地区,而这些地区恰恰是非常缺电的地区。

据BridgetoIndia咨询机构最新发布的《印度太阳能手册》,2011年印度光伏系统装机量将达到250MW,实现了较快速度增长,使得该国成为有望进入全球太阳能市场排名前10的有力候选者。这其中太阳能优惠政策扮演着重要角色,2008年6月印度政府发布了该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行动计划(National Action Plan on Climate Change,“NAPCC”),它明确地将发展太阳能作为一项国家任务。在此背景下,2010年1月印度政府批准了尼赫鲁国家太阳能任务(Jawaharlal Nehru National Solar Mission,JNNSM或NSM),该任务于2011年最终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在2022年之前通过三个阶段性发展(见表一),将印度境内的光伏发电量提升到20GW,离网光伏安装量达到2GW,共计22GW,相当于2011年全球一年的总装机容量。而这其中,2013年将是一个分水岭,也许那时印度光伏市场将迎来一个装机高峰。

另外,2010年7月25日,印度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部出台了《对并网发电的先进太阳能项目政策指南》,指南里包含“买印度货”条款,当时得到了印度光伏产业大型生产商TaTa BP Solar公司和Moser Baer太阳能供暖公司的支持,但却遭到其他国家相关光伏企业的不满,尽管如此,本地保护的举措一直贯彻实施至今,见表二。

除国家太阳能任务外,印度少数几个联邦也有各自的计划,如拉贾斯坦邦(Rajasthan)、古吉拉特邦(Gujarat),这两个邦在NSM计划之外还独立运作项目。古吉拉特邦是印度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邦之一,该邦于2009年开始制定太阳能政策,计划在2015年达到3GW(光伏与光热),此后古吉拉特邦电力监管委员会(GERC)发布了光伏项目的上网电价新补贴率,新补贴率从每千瓦时10.27卢比(约合21美分)至13.14卢比(约合26.8美分)不等,适用于所有地面、屋顶和聚光太阳能(CSP)系统,实行期限从2012年1月29日至2015年3月31日。

在政策的驱动下,太阳能发电项目在印度境内特别是西北部邦州开始兴建,自2009年来,很多太阳能电站项目被播种在印度各地(见表三),目前印度最大的发电项目是50MW,而就在三年前,印度最大的光伏电站项目还只有2MW(了解更多印度地区项目信息,请查阅焦点项目栏目)。

困难与机会同行,比预期缓慢

虽然在雄心勃勃的NSM任务、各邦地方政策以及可再生能源配额等措施的支持下,2011年印度太阳能发电安装量实现了大幅度增长,但它终究是一个年轻的产业,其中一些拯待解决的问题阻碍了这个国家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困扰着当地的光伏企业,它的发展速度与成果并没有外界和政府预想的快。

NSM颁布后印度政府招标了一批本土企业,以期望他们协助印度实现22GW的全国太阳能发电目标。根据NTPC网站上公告,LancoInfratech、Azure Power、SunEdison Energy India、Welspun SolarAP以及印度石油公司等均榜上有名,获得了不同容量的系统项目。

然而获得太阳能项目建设许可的公司拿到项目后,如期建设并竣工的消息并不多,其中的原因与政策的具体执行息息相关。如果按照印度政府承诺的所有政策与资金都到位的话,那么截至2011年底,印度的装机容量将要远远大于250MW。很显然,它的很多政策都还只停留在口头上,实际补贴与资金投入没有落到实处,一些项目的银行可兑现性存在隐忧。

正是基于对“口头上”的担忧,印度本土太阳能企业即便是在国家级和各邦级上网电价补贴政策召唤以及购电协议的支持下,所表现出来的意愿并没有前期那么高涨。目前印度不少公共事业公司都出现融资不够的问题,这导致他们无法向太阳能发电商按时支付资金,由于投资太阳能风险大、短期投资回报率有限,为此太阳能公司拓展的决心受到了影响。

除了资金还有土地,印度企业没有中国企业那么幸运,在土地方面的限制比较严格且复杂,由于印度实行土地财产私有制,这其中涉及各种繁文缛节,直接影响了办事效率。比如要获得一个属于政府且租期为30年的建设用地,企业必须和用地所属的村庄、县级政府官员一一谈判,敲定条件后,还需要获得政府农村土地部官员的认可,前后需要几十到上百名政府官员的签名,整个过程耗费时间长且牵扯颇多精力。

Astral Power、Inspira Infrastructure、Surana Group等印度公司就因为土地问题而耽误了项目的进展。Astral Power承建了一处25MW的薄膜发电站,但兴建电站的土地使用权在经历了三次所有权转换后才最终获得,由于土地获取过程的拖沓导致了该司的设备调试计划同样遭到拖延,超过了原定计划的时间期限,从而使得Astral无法获得贷款人的信用证。

政策执行、资金、土地属于外部因素,印度太阳能企业自身也存在问题,虽然近两年印度涌现出一批像Azure Power、Tata BP Solar这样活跃在太阳能市场的公司,但印度本土的太阳能企业大多还缺乏深厚的太阳能项目开发经验,他们无法进行合理生产与后期运营。

一位此前在中环光伏系统有限公司负责印度市场的市场专员告诉笔者:“很多印度本土公司都有EPC团队,但他们都还缺乏经验,他们工程总承包经验来自美国、德国、中国,因为这个优势我们曾与印度最大的组件生产商Solar Semiconductor公司展开业务接洽,他们有自己的EPC团队但希望我们帮助他们更专业地开展业务。不过,这个优势会在2至3年后消失,因为越来越多的光伏电站正在印度建设,通过几年积累一些领先的印度企业显然会获得经验,可以独立完成EPC项目。最后还有一点,我们前期的一些努力与尝试都表明,在没有参与招标、没有进行投资的情况下,中国企业要想获得当地的项目是很困难的,而且他们有很多选择,我们不能确定在单个项目上他们是否又出现毁约。”

在生产环节,相关核心技术也未掌握,无法制造出低成本的太阳能电池与组件,他们的产品大部分需要进口,这就导致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更高昂。在印度,每千瓦时太阳能发电成本约为10至14卢比(1美元约合44卢比),远高于煤电每千瓦时5卢比的成本,一方面高成本制约着印度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该国的光伏项目补贴并不高,在这些背景下,印度太阳能企业要达到盈利显得遥遥无期。

由于想要提前实现其野心勃勃的太阳能发展任务,印度政府对此做了适当妥协,他们打算进一步下调相关税收,并呼吁所有中央公共企业发展可再生能源项目,鼓励企业为促进可持续发展自愿申请信贷。来自地方的古吉拉特邦政府,将其太阳能计划中所涉及项目的完成期限进行了延长,以利于更多的太阳能项目开发商获得邦政府所提供的优惠补贴率的权利。然而,这些措施是否能进一步提高当地太阳能企业的积极性以及加快众多光伏项目的进展,还很值得商榷,毕竟,这个国家的太阳能光伏产业还只是刚刚开始。

亲美疏中,启动“双反”

印度的“国家太阳能任务”同时也吸引了海外的目光,但在大部分外国投资者眼里,虽然印度光伏市场存在很大潜力,诚如上文所言,它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目前的盈利空间还有限,所以不少外国企业还停留在观望阶段。

当然也有企业已经闻风而动,最近莫过于与印度毗邻的中国企业。2009年中盛光电集团为印度某大型地面太阳能电站工程提供1兆瓦太阳能组件,项目位于印度旁遮普邦(Punjab),是当时该国最大的并网太阳能电站项目,可以称是中国光伏厂商发力印度新兴市场的一个信号。此后,尚德电力、阿特斯等中国企业也陆续向印度企业供应太阳能组件,近期海润光伏对印度市场专门成立了工作小组,正在进行相关调研,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开发的市场,但他们也有诸多担心,比如诚信、付款能力等问题。

面对可能遇到的风险,熟悉印度市场的阿特斯销售与市场高级副总裁庄岩表示:“这些风险都在我们的预料之内,我们也有足够的应对措施,包括在当地建厂房、与当地厂商合作等。”目前阿特斯在印度的市场份额正逐步提高,我们必须承认,在组件供货方面,中国企业具有很大优势,印度企业无力与之竞争,所以我们看到阿特斯、尚德、中盛等企业对印度市场充满兴趣和信心,但也引来了印度组件制造企业的不满。

在系统集成方面,情况就要复杂很多,印度有很多工程公司,还有很多公司成立了EPC项目组,他们缺乏经验却依然参与竞争,使得选择很多,而且又各有不同本地资源,这些导致中国系统集成公司进入印度的难度很大。前面提到,中环光伏与印度企业(如Maharani Group、PLG Power Ltd等)保持了密切接触,也做了很多市场拓展工作,但即便是中国领先的光伏系统集成企业,中环光伏也难以融入印度市场,该公司总裁顾华敏表示:“近两年我去考察和参观了印度光伏展,也和一些当地企业联合投过标,总体上印度光照条件、土地资源、电力需求等属较适合发展太阳能。印度政府也有较大的决心和规划,但我认为政治、经济形成的商业生态环境,并不是中国光伏企业近期和未来能够大有作为的市场。”

相比中国企业,美国企业在印度的拓展更巧妙,细心留意近三年里印度的一些重要光伏电站项目,会发现其中都有美国投资方的身影,他们扮演着印度太阳能项目“金融家”的角色,向购买美国太阳能组件和设备的印度公司提供贷款或贷款担保,截至2011年美国银行已经为印度太阳能项目以及相关制造商提供了总金额达到1.801亿美元的贷款或担保。说到底,印度光伏产业还处于萌芽阶段,除了本国政府支持,它也需要依靠外力,美方的举动为该国一些企业解决部分问题。作为友好往来,印度表现出“亲美”的姿态,很多印度光伏项目开发商又从美国进口生产设备,一时间,印度俨然成为了美国制造商的一个“新边疆”。以此看来外商投资似乎是进入印度的一个好机会,但最好有一个前提,外国公司需要与印度当地企业是合作伙伴关系,才能成功地执行项目。

从中美两国企业目前在印度的动作可以看到是有差别的,一方主要提供光伏组件以及尽力想参与其中的EPC项目,一方则以提供贷款、设备为前提,哪方更有优势?

“还有更宏观的影响因素,不论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印度有恒强的民族主义情绪,在发展经济上,对中国有很强的‘嫉妒’和排斥心理,这将加大中国光伏产品进入印度的阻力。”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主任赵玉文向笔者补充中国企业的另一个劣势。

紧密相邻的印度与中国存在竞争关系,为此,当印度本土光伏组件制造商无法与中国大陆及台湾企业低价高效的产品进行竞争,希望政府启动相关政治干预政策来帮助企业缓解压力时,印度毫不犹豫地举起了“双反”大旗,正如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所言:“这很明显是一种政治需求。

尽管存在诸多阻力,但赵玉文对于中国企业获得更多印度市场充满信心:“只要中国光伏产品一直保持强竞争力,迟早会打入印度市场,这只是时间问题。印度22GW的规划目标说明印度对光伏还是重视的,这是好事,我们希望印度成功。”
 

(责任编辑:肖蓓)

合作伙伴

鸣谢

Solar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