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_12974_60_60_assetsimagesstaticthumbnail-frame-span1.png_s_c1
肖蓓
大中华区高级编辑,Solar Media Limited 旗下 PV-Tech China

尽管薄膜主义抬头,晶硅组件仍将占主流

  • 2014年09月12日
  • 作者: 肖蓓
    肖蓓

    肖蓓

    大中华区高级编辑,Solar Media Limited 旗下 PV-Tech China

    肖蓓于2012年2月加入 PV - Tech ,是公司中文编辑团队的负责人。除了撰写文章和提供中国光伏行业问题和发展的见解, 也是PV-Tech全球网站和国际光伏技术电力等出版物的定期撰稿人。 Carrie (Bei) Xiao joined PV Tech in February 2012 and is head of our Chinese editorial team. In addition to authoring articles and providing insight on domestic industry issues and developments, Carrie is also a regular contributor to our global website and our international PV Tech Power publication.

    电子邮件:.(JavaScript must be enabled to view this email address)

薄膜短期内若无法降低成本,晶硅将仍是太阳能发电的主流,图片来源:网络

薄膜短期内若无法降低成本,晶硅将仍是太阳能发电的主流,图片来源:网络

最近一场晶硅与薄膜的辩论在9月12日光伏领袖峰会上演,晶硅与薄膜历来存在争议,前几年随着晶硅电池成本的下降,薄膜电池在业内的发展比较暗淡。

然而,近两年欧美“双反”的提出、光电绿色建筑以及光伏应用产品的发展,一方面打击了国内晶硅组件制造商的歧视,另一方面为薄膜的发展制造了很的机会,于是以汉能为代表倡导薄膜电池组件的企业重新抬头。

在峰会上,面对这个话题,来自业内的企业高层发表了各自观点,保利协鑫执行总裁舒桦以及英利集团首席技术官宋登元博士驳斥了薄膜抬头言论,并强调晶硅的主体地位。

保利协鑫是中国最大的多晶硅原材料供应商,对晶硅与薄膜电池的发展有自身的视角。舒桦认为,从综合性价比上来看,能够应用在商业化的光伏发电技术,今后仍然会是晶硅技术。

他进一步阐述道,大家都在研究到底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包括其他的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状态,大家都很关注。不可质疑地讲,任何一个发电模式,特别是应用太阳能的一种发电模式,都是在随着科技进步,不断地进行发展。晶硅技术组件端转换效率不超过13%,甚至更低,发展初期,今天转化效率已经超过23%、24%。经过十年多的发展,晶硅技术快速发展,转换效率提升,薄膜技术随着太阳能发电技术正在成长。

整体上来讲,当今和未来一段相当长时间,晶硅发电技术仍然占据太阳能发电主流,目前50%以上太阳能发电技术利用晶硅技术。最原始端的材料制造的品质提升,多晶硅制造,过去7到9个多晶硅可以应用到太阳能,长期致力于科技研发,大部分太阳能用于多晶硅技术。我们是多晶硅生产供应商,我有12GW硅片供应,利用晶硅涨晶技术,快速提升转换效率。除了组件技术、电池技术,会为整个系统发电转化效率来提升,更重要是在多晶硅和涨晶技术方面提升。

舒桦赞同薄膜技术也有提升,随着要解决的转换效率和使用寿命,有它的应用市场,特别是今后在建筑一体化方面,在这种局部的特定市场上,薄膜技术存在一定优势。但是他也强调随着今后晶硅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晶硅技术转化效率已经超过23%到25%以上,可替代晶硅技术,并且从综合性价比上来看,能够应用在商业化的光伏发电技术,今后仍然会是晶硅技术。

舒桦介绍道,从多晶硅制造环节,保利协鑫在西门子法的工艺技术成本方面已经降到14美元以下,这个月和下个月即将产品下线FB2的颗粒硅,成本会在8美元以下,这样一个硅成本的快速下降,再加上我们在涨晶技术和硅片切割技术方面提升,又会为下游电池制造工艺提供效率贡献和成本贡献,这个将会为我们整个全球商业化的扩大,光伏应用市场提供我们的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

所以这一点我们的进步是相当之快,所以我想可能未来不久还会产生除了薄膜以外,像光热发电等其他应用太阳能的发电技术,但是在近期,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要跟晶硅技术、晶硅效率成长和成本和平价上网,以及国家政府补贴,走进千家万户,市场应用情况来看,已经成为主流。

宋登元则更多的从技术层面及效率上对此做了陈述,他说“晶硅薄膜,还有其他技术如聚光电池、钙钛矿技术都是并行的技术路线,从发展来看,最重要哪个更能接近现在用户能够接受的,就是度电成本,在市场上有比较好的表现,特别是光伏行业,有一点和其他行业,包括物联网,包括汽车,有一个不同点没法比的,光伏产业它的效率要高,还有非常重要的红线就是成本,从理论上来讲这种技术不错,但是无法规模化生产。”

宋登元表示,从目前来看各种技术路线非常多,从实验室每天诞生的新技术非常多,但是真正能拿到产业化上,被市场接受的,目前来说在市场上表现大家非常清楚了。2009年的时候,因为晶硅非常贵,使得薄膜电池占到了16%左右的市场份额,但是后面几年晶硅回归本身价值,400美元回归到50美元、30美元、20美元。同时,它的技术效率提升,比薄膜快一些,导致度电成本降低,这样反映在市场非常明显。2009年之后,薄膜在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小,晶硅越来越多。2013年统计的数据,薄膜电池占9%多一点,晶硅占到接近91%,今年晶硅上升92%,薄膜电池8%。对于任何技术发展,因为多种技术路线才能造就技术多样化,造就一个竞争,才能推动成本下降。关键的问题是哪一种技术能够很快地把成本降下来,也就是每千瓦的光伏组件变成系统,发成每度电成本降下来,这样市场表现就会好。

另一方面,宋登元也客观评价了薄膜的长处,他说薄膜在一定方面的应用,相对来说可能更适合一些。比如薄膜电池做柔性,不管通信变压器也好,在这个市场应用更广泛一些。

“但是我们现在讨论的,对于光伏技术发展最重要是材料支撑,规划占1%,光伏占20GW,新安装量11GW,2015年超过35GW,国家现在做“十三五”规划,2030年、2050年规划,中国2030年到300GW,2050年到1000GW,占整个发电量11%左右规划。

材料供给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目前只有晶体硅在地壳占27.1%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跟太阳光一样,地壳上都是硅。接近几百万吨的多晶硅,如果变成其他材料来说,薄膜电池用的材料,不管镝、铬、镓、铟,都是地壳上非常稀有的元素,百万分之一,特别是铟,航天材料用的比较多。材料的可支撑性,晶硅将来一段时间,如果没有重大的技术突破,目还会在很长的时间占据主流地位。”宋登元如是说。

(责任编辑:肖蓓)

合作伙伴

鸣谢

Solar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