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TOPCon世界记录是如何被打破的?

  • 2023年09月19日
  • 作者: 肖蓓
    肖蓓

    肖蓓

    大中华区高级编辑,Solar Media Limited 旗下 PV-Tech China

    肖蓓于2012年2月加入 PV - Tech ,是公司中文编辑团队的负责人。除了撰写文章和提供中国光伏行业问题和发展的见解, 也是PV-Tech全球网站和国际光伏技术电力等出版物的定期撰稿人。 Carrie (Bei) Xiao joined PV Tech in February 2012 and is head of our Chinese editorial team. In addition to authoring articles and providing insight on domestic industry issues and developments, Carrie is also a regular contributor to our global website and our international PV Tech Power publication.

    电子邮件:.(JavaScript must be enabled to view this email address)

NPVM认证报告的TOPCon电池I-V特性

NPVM认证报告的TOPCon电池I-V特性

一道技术路线图

一道技术路线图

一道新能再次创造新的TOPCon电池效率纪录。

本期对话嘉宾

■ 宋登元博士

■ 一道新能首席技术官、国家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总体专家组专家

2023年9月,经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NPVM)认证,搭载一道新能自主研发的TOPCon4.0核心技术的电池效率再创新高,大面积电池(面积为333.4cm²)效率突破26.33%,打破了一道新能今年5月创造的26.24%效率记录,再创大面积TOPCon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

新纪录发布的第一时间,PV Tech对一道新能CTO宋登元博士进行了专访,通过近距离的深度访谈,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这家快速崛起的光伏之星屡创纪录背后的故事。

以下是访谈实录:

世界记录是如何被打破的?

PV Tech:首先祝贺一道新能再次创造新的TOPCon电池效率记录,我们注意到记录刷新关键是搭载了一道新能TOPCon 4.0核心技术,您方便就核心技术与之前的3.0技术,具体展开讲讲他们有哪些创新突破及优势吗?

宋登元博士:TOPCon 4.0相对于TOPCon3.0是一个比较大的飞跃,TOPCon3.0之前用的是一些已知的提效技术,如激光SE、背面超薄多晶硅层以及正面多层钝化技术等,效率再往高走就需要用新的技术,我们把TOPCon 4.0定义为具有四新特征的技术,他是一个革命性技术的应用,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是新的载流子传输机制,第二采用了新电池结构设计,第三采用了新的Poly-finger等技术应用,第四是采用了新材料,也就是新机制、新结构、新技术和新材料,这样才能把电池效率进一步提升。

首先,采用新的传输机制上,将对电池效率的提升产生非常大的作用。我们目前的TOPCon4.0最高电池效率是26.33%,未来肯定能超过27%。

对太阳电池来说,载流子输运机制是最重要的。例如现在的计算机、手机里的电子器件电子传输都基于经典牛顿力学,未来要量子器件将基于量子力学原理,这样传输的速度会非常快,这是新机制。我们用新Poly-Si/SiOx/c-Si界面设计,提升了界面势垒的高度同时压缩了势垒的宽度,使电子穿过势垒的隧穿几率大幅提升,可以大幅提升电池的短路电流和填充因子。

第二新结构,太阳电池的结构决定着它的性能和效率极限,现在每家设计的TOPCon电池在电池结构都有差别。TOPCon4.0电池新结构的设计,重塑载流子遂穿结构,更有利一种载流子通过,而另外一种载流子被排斥在外,即提升载流子的选择比。同时采用高通量载流子注入技术,大幅降低金属/硅接触的复合电流。

三是新Poly-finger等技术的应用,Poly-finger是提升电池性能比较好的技术,但实现起来比较难。我们在TOPCon 4.0部分采用了一些Poly-finger,这种新技术首次用在TOPCon高效电池上,进一步提升了光谱的利用率,因为太阳能光谱利用越高,电流越大,电压会越高。

最后是新材料的导入,新材料的导入,大幅降低了发射极俄歇复合,使短波长300nm的外部量子效率EQE特性提升到85%以上,这是目前最高的短波长光谱响应。四种新技术的使用支撑起了TOPCon4.0的飞跃,目前正在导入量产,未来提升效率的空间非常广阔。

PV Tech:针对TOPCon电池技术的效率提升,您认为研究的重点有哪些方面?下一步,还有什么新技术或方法储备?

宋登元博士:现在我们四新的技术支撑正在从3.0向4.0过渡,技术的潜力非常大,有下面几个方面,一个是四新技术优化或改进的潜力比较大,效率可以到27%以上,提效是围绕着四新来进行。对于太阳电池来说,核心是怎么高效的利用太阳能光谱,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因为光谱对于每一种光伏材料来说,只能吸收太阳光谱的某一段,比如晶硅只能吸收300-1200纳米,再宽再窄也没法吸收,所以要尽可能的把所有光谱都能吸收。现在我们做到26.33%,理论效率是可以达到29.4%,所以提效空间非常大。

其次是结构的优化,引入更优的材料,利用更精细的技术,会把光谱的利用率再提升。此外,我们也在布局一些其他技术路线,从工艺上来说,储备的非常多,也有比较多的方法,例如使用更低功函数或更高功函数的材料做钝化接触层,激光处理技术以及优化结构设计技术都能进一步提升TOPCon 4.0的效率。

科研没有捷径:认准TOPCon集中力量

PV Tech:公司成立5年就已研发出四代TOPCon技术,效率也从22.3%提升到26.33%,一道有什么“秘诀”吗?公司是怎么做到的?

宋登元博士:这是公司的科研文化造成的。一道新能不管是在技术,还是市场的表现上升都非常快,特别是TOPCon竞争力非常强,出货量已经进入全球前三。首先对光伏技术的选择非常准确,认准一个技术,集中优势科研力量,也就是好钢用在刀刃上。其次是高的科研效率何科研投入,技术路线看得准,科研效率就非常高,我们认为技术路线需要根据光伏第一性原理,高性价比低LCOE的技术一定会有高的市场份额。第三是科研文化。一道的科研文化是脚踏实地一步步的走,科研创新没有捷径,需要逐渐的深入才能出成果。按刘勇董事长的要求,要“主动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包容创新”,基于这些理念,我们5年研发了4代技术TOPCon技术。

不管是TOPCon、HJT、xBC还是它们的混合的电池技术,如HBC、TBC等,效率都是超过25%的技术路线,还有CIGS等薄膜电池及钙钛矿电池。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发布的最高太阳电池效率表,有26种太阳电池技术,每种太阳电池都有自身的优缺点,但适应光伏产业化的技术并不多。这是由于光伏最终面向的是能源市场,如果比传统能源贵很多,实现清洁能源替代的进程就比较慢,传统能源将继续占主流时间就长。目前晶硅电池技术就因为发电便宜又清洁,所以它的占比在97%以上。TOPCon出圈之道!这家光伏企业的创新力有多强?

PV Tech:从长远来看,一道新能的高效电池技术路线是怎么规划的?为什么这样规划?近期有行业龙头提出全力发展BC技术路线,对此,您怎么看?

宋登元博士:实际上除了主流做TOPCon电池,我们同时布局了很多技术路线,考量也是多维度的。一是效率提升方面,晶硅电池的效率瓶颈是29.4%,实际上单结太阳电池效率极限基本都在30%左右,包括新型的钙钛矿电池,如果要超过理论上的29.4%,到后硅时代,就需要用一些创新技术,那么后硅时代技术路线如何布局,从效率上,一道新能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合作布局了超过40%的SFOS太阳电池技术路线。

第二个维度是市场方面,适合于产业化的光伏技术比较单一,特别是在PERC时代。目前PERC池的市场占比在逐渐降低,新的电池技术TOPCon、HJT、xBC等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拼的是高性价比和高可靠性。未来更多的还要考虑产品多元化,面对不同的市场如目前装机量比较多的分布式光伏(工商业、户用分布式)、离网系统、微网等做不同的产品解决方案。这些市场应用的场景也不一样,还要考虑不同的气候区的光谱和发电量表现。比如西藏高原是高寒、高海拔、低气压;海南高湿、高温;在极寒的漠河地区,冬天的气温达到-53度,还有沙漠、海上光伏等场景都不一样,我们我们要加强针对不同气候区和市场应用的产品研究。

还有从材料维度看,太阳电池效率提升是材料技术的进步推动的,未来有什么新材料可能会引起新技术路线变局?一道在以上三个维度都在布局,现在主要是TOPCon技术,对目前的大规模发电市场来说,是一个成本最优、效率最高的技术。

TOPCon 4.0之后我们规划了CSPC技术,是一种基于高效选择性载流子的技术,4.0部分用了这一原理。CSPC技术预期能效率能到28%。超过这一效率就需要使用叠层电池技术。目前一道新能正在发展硅和钙钛矿叠层TSiP叠层技术,我们与科研伙伴正在加紧这一技术的研究。对于效率超过35%的电池,我们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马丁格林团队在研究SFOS电池,这种电池的理论效率可以超过40%,但研究的难度也非常大。

近期比较热的xBC技术,一道新能也早有布局,目前试验线电池平均效率已经超过25.2%, 预计xBC组件产品将于今年年底发布,主要面向分布式的市场,特别是海外市场。同时,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气候区,从材料、电池设计、工艺等来满足不同的细分市场要求,目前一道已经研发推出了适用于海上光伏、沙漠光伏、城市光伏等18种解决方案。随着一道的迅速成长,研发投入的增加,各种技术路线的研发会发展更快。

电池效率25%以上,量产拉开差距

PV Tech:从研发到量产,我们发现行业不少公司的TOPCon电池量产存在一定困难,您觉得TOPCon量产的难点有哪些?一道是如何克服的?

宋登元博士: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目前来看TOPCon的产能很大,实际出货量远远低于预期,特别是目前TOPCon电池和组件在市场上非常紧俏。光伏进入了一个25%+的全新高效率时代,不论任何技术路线,实现超过25%量产效率是一个比较高的门槛。如果没有深厚的技术积累与技术团队,要实现高良率的量产中就会遇到种种困难,实现规模化量产的爬坡过程就会很长。

举个例子,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马丁格林实验室从70年代初成,一共用了20余年,直到 1999年把晶硅电池效率实验室效率提高到25%,一直保持到2016年才被打破,通常实验室用的技术不计成本,所有高精尖装备用上才能做到。而现在大规模量产要超过25%,可想难度非常大。一道新能做到超过26%,依靠的就是深厚的科研积累。

量产需要达到25%,第一是结构设计, 每家公司结构都不一样,一道新能利用先进的电池仿真工具,把电池结构做到最优化。其次是工艺创新,看似每家的工艺流程都一样,但实际上实现的工艺方法有很Know-how在里面,这些决定了电池的良率以及能达到的效率。

还有人才队伍、联合研发装备能力以及新材料选择能力。一道有比较好的科研文化和技术团队基础,在做研发时我们就想到了量产,研发实验室和产线的基本配置一样,而且能够试验各种材料、设备,成功之后,为量产提供最佳技术路线和设备配置,研发和生产做到无缝衔接。这样做科研成果很容易转化到产线上。

PV Tech:随着TOPCon电池组件产能的不断扩大,新进者不断增加,行业也面临新的同质化隐忧,一道新能怎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

宋登元博士:首先得把这个行业特点看透,理解这种现象才容易,任何产业都有自身的特点。光伏本质上是能源产品,太阳能发电需要用电便宜及长期可靠性,这种技术路线并不是很多,所以就会出现很多人做同样的技术路线的情况。但是,对于光伏电池和组件,我们不能光看产品的外表,“长相“一样就认为是同质化,实际上对于同一种技术路线,比如TOPCon等,不同生产厂由于其设计结构、制造工艺和材料BOM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发电表现,所以在市场上就有不同的竞争力。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它们是不同的产品,尽管他们看起来表面相似,也使用了同一种技术路线。

避免产品的同质化竞争,需要在技术源头上的投入,所以光伏各产业链条都会想尽办法去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设备成本降低非常快。一道新能做TOPCon,积累深厚,一代代迭代最快,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是更大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需要时刻去关注,保持技术领先,技术总在迭代,保持技术全方位的开发。主流技术能做到最好,其他领域又提早布局,公司有更多的技术储备,这样会在竞争中永远处于不败之地,一道新能一直保持这个基本的理念。

PV Tech :好的,谢谢宋博,说得非常好,也让我茅塞顿开,要两面性的去看问题,对于企业来说会更鞭策自身努力发展,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非常感谢您的分享,您还有其他补充吗?

宋登元博士:最近媒体各种观点比较多,从技术路线看,技术都是一代代进行迭代,任何一个技术既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总在一步步前进,对待技术路线争论也要保持一个科学态度,他们都是相互促进,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在我们的科技发展历史长河中,任何一个技术肯定会被淘汰,不淘汰人类就不会进步。比如汽车发明100多年了,现在和100年前的汽车不一样。

不管是 TOPCon还是其他技术,终究会被新的技术所迭代,都要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做什么事情要全方位的客观的去看。光伏科学发展是这样,我们通过各种方法来延长一个技术的生命周期,即使对某一种技术挖掘的更深,生命周期更长,最终也会是光伏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片段”。

(责任编辑:肖蓓)

合作伙伴

鸣谢

Solar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