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传统的正方形硅片,与矩形硅片摆脱了硅片面积与硅片厚度关联关系,可实现硅片的超大、超薄与设计最优化,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能提供更高功率,进而提升客户价值。现阶段,打破正方形硅片的思维桎梏,聚焦“矩形”已成为光伏行业降本增效的重要路径。国内外企业正纷纷布局矩形硅片赛道,行业展现出良好发展前景。
3月8日,硅业分会发布最新硅料价格更新信息,,价格稳步下降,同比下滑最高4.8%。其中,单晶复投料成交均价为228元/kg,最低价已至215元/kg,同比下滑4.8%;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为226元/kg,低价已至213元/kg,同比下滑4.76%。
在2022年的最后一个月,硅料价格从330元/千克的峰值一度降至最低约180元/千克,几近腰斩,从降价幅度来看,上游硅料、硅片价格显著下降,中下游的电池片、组件的降价幅度低于上游。尽管硅料价格在去年第四季度出现回调,甚至于12月份一度急跌,但凭借全年整体的高位运行和销量提升,硅料龙头企业们2022年仍是赚的盆满钵满。
彭博新能源财经预计2023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320GW,全年用于生产组件的多晶硅将达到576GW,而一旦供应赶上需求 ,到今年底制造组件的成本或达到17-18美分/瓦。其中,多晶硅行业今年将恢复供过于求局面,中国市场价格将回落至每千克10-13美元,非中国市场的溢价达到每千克5-10美元,这将导致组件价格大幅走软。
据相关统计,2023年上半年,大量项目重新开工,组件价格首先会企稳,截止2023年1月,全国已取得有效路条的可开工总量已超过300GW,目前限制装机的有三个因素:设备价格、土地性质、电网消纳。
硅片赛道“新秀”上机数控左手签订近60亿元硅片大单,右手发布大手笔募资公告,加速产能扩张。2月24日,上机数控发公告称,与钧达股份(002865.SZ)控股子公司签订销售合同,将在2023年3月-2025年2月向对方销售单晶硅片9.5亿片(上下浮动不超过20%),参照InfoLinkConsulting最新公布的价格测算,预计总金额为59.09亿元。
为了解决这一限制光伏行业发展的痛点,国家电投、钧石能源、爱康科技、海源复材、通威、罗伯特科、捷得宝等电池组件、设备公司均在积极推动铜电镀设备在光伏领域的研发和应用,以期达到“去银化”的终极路线,用铜完全替代银从而帮助光伏电池行业实现降本。
钧石能源、爱康科技、海源复材、罗伯特科、捷得宝等电池组件、设备公司均在积极推动铜电镀设备在光伏领域的研发和应用,以期达到“去银化”的终极路线,用铜完全替代银从而帮助光伏电池行业实现降本。近期,随着国家电投等央国企的动作加快以及业内多重相关消息释放,将铜电镀技术推到了“风口浪尖”。
硅业分会表示,根据上下游排产计划,预计1季度硅料供需相对平衡,在下游开工率提至正常运行状态且正常采购的情况下,硅料价格基本可维持平稳运行。第三方机构分析称,当前的波动不影响全年的价格走势,后续产业链成本仍有下降空间,整个2023年光伏产业链的价格趋势将有望显著下行,从而提升电站开发投资内部收益率,有利于光伏行业的发展。
“我们的电池片供应商已经通知提价,1.2元/瓦,组件价格也只能再次跟涨,组件价格估计很快要超过1.8元/瓦。“2月3日,一家组件企业高层告诉PV 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