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西江流域中游,是大西南出海通道的重要门户,也是中国西部地区内河第一大港。今天我们要探寻的古平水库20MW漂浮电站就坐落在广西省贵港市覃塘区,这是一座建在灌溉水库中的光伏电站,装机容量为20MW,预计电站25年总发电量超47000万kWh
截至2021年1月8日,隆基股份总市值冲上4100亿,通威股份1888.40亿、阳光电源1257.01亿,更多千亿市值公司在奔腾。新的征程已经开启,站在2020农历年的末端,PV-Tech推出复盘过去一年行业热点新闻系列,和2020告别,我们见证,我们记录,迎接新的挑战,更让2021年的前路有迹可循!
2021年首个交易日,光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依旧气势如虹。1月4日,光伏概念221只个股共有184只上涨。光伏龙头隆基股份(601012.SH)股价破百,报收100.10元/股,涨8.57%;晶科科技(601778.SH)报收7.68元/股,涨5.79%;晶澳科技(002459.SZ)报收43.10元/股,涨5.84%。
本周光伏概念股起伏波动较大,起始于高瓴资本战略入股隆基股份以及政策面的利好刺激,整个光伏概念板块近百只股票股价齐升,出现全面暴涨行情。本周来到涨幅榜榜首位置的企业是:金博股份,以涨幅44%排名第一。本周还诞生了太阳能行业第三家千亿市值公司--阳光电源。
随着光伏电站资产的价值与商机被不断发掘,我们看到收购方中不乏金融公司、投资基金等公司身影。此外,海外电站交易仍存在各种不可控风险,如政策、财务、税务、法律、估值等,尤其各国政策市场机制稳定是交易需要考虑前提。
时隔多年,中国大型光伏地面电站再次规模化启用跟踪支架产品。根据CPIA、赛迪智库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光伏电站市场跟踪支架占比16%,预计到2025年,跟踪支架占比将上升至25%以上。活跃于这一领域的公司受到广泛关注。Nextracker作为全球排名第一的太阳能跟踪系统供应商,首先进入了人们视野。
晶澳科技拟出售三个电站项目,预增2020年净利润约1.1亿元;协鑫新能源今年初至今已公布出售资产累计约1518MW,总回收现金流约59.1亿元。一方面民企忙于出售电站,另一方面,央企、国企在不紧不慢地“接盘”,以华能、国投电力、国家电投、国开新能源等为代表的国家队相继登场“收割”光伏电站项目。
从合作的项目看,除了多晶硅,此次通威与天合的合作还有一大亮点在于双方明确了在硅片环节的大规模扩产,从两家公司的产业链布局来看,硅片正是双方共同的弱点环节,两家公司的硅片产能都很小或未布局,在这个节点携手“补上”意味深长。
大尺寸趋势让组件厂持续扩产,而三巨头的扩产节奏实际上表现更为“凶猛”,预计2021年底晶科组件产能将跨越30,达到35GW以上;隆基组件产能也将超过30GW;晶澳组件产能有望接近30GW。
近期,光伏玻璃企业的11月报价加速上涨,大厂3.2mm镀膜玻璃采购价大多在42-43元/㎡,部分小厂本月报价更高达50元/㎡。绝大部分下游组件厂商乃至电站建设端,对于光伏行业玻璃目前的供应形势既“望之兴叹又翘首以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