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传统的正方形硅片,与矩形硅片摆脱了硅片面积与硅片厚度关联关系,可实现硅片的超大、超薄与设计最优化,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能提供更高功率,进而提升客户价值。现阶段,打破正方形硅片的思维桎梏,聚焦“矩形”已成为光伏行业降本增效的重要路径。国内外企业正纷纷布局矩形硅片赛道,行业展现出良好发展前景。
“自去年以来,异质结(HJT)技术各项数据稳步推进,电池转换效率持续提升,成本不断下降。这一次与以往不同,国内异质结产业量产步伐确实在提速。”一位行业分析师对PV Tech说道。当前,异质结领域不仅形成了规模化发展,且已从探索准备期过渡至发展期阶段。行业呈现出设备投资和材料价格在产品规模化生产推动下获得降低,且市场异质结产品日趋多元化的发展特点。
过去一年,太阳能钙钛矿市场颇为热闹。头部公司纤纳光电连破钙钛矿组件纪录、协鑫光电建百兆瓦级大面积钙钛矿产线、极电光能、万度光能、曜能科技等新进入者携资本涌入这一赛道,划基地、建产线、展新品,强刷存在感,搅动了这一池“春水”,为钙钛矿技术产业化进程按下了加速键
尽管2021年组件成本有所回弹,但光伏发电成本已经比IEA在2014年太阳能技术路线图中的预测提前了30-40年。太阳能组件制造业产出每翻一番,生产成本就会固定下降25%,光伏发电能力每增加一倍,太阳能电力价格就会下30-40。2023年,太阳能组件成本将降低至1元/瓦左右,2030年光伏发电电价可以下降到1美分/千瓦时
光伏产业链主要分为4个环节: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增效降本是光伏产业永 恒的主题,技术的创新是增效降本的核心推动力。目前产业链的四个环节均有新的技术创新, 新技术往往会带来行业内竞争格局的变化,同一环节不同技术路线的竞争同样会对行业竞争格 局产生影响。
在溶液法制备的有机太阳电池中,表面能对体异质结薄膜形貌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通过给体与受体的表面能差异可以预测有机本体异质结(BHJ)薄膜中两相的混溶性,而底部界面层的表面能可以调节体异质结的垂直分布和分子堆积取向。
行业进入新的赛道,大功率组件在天合光能为代表的企业引领下,实现了速度和质的飞跃。天合光能组件技术会满足于这个水平吗?以笔者愚见,肯定不会。那么,天合光能当前组件先进技术具体情况如何?接下来会关注哪些技术?尺寸会进一步变大吗?有些什么动作?
国际能源署相关数据显示,到2030年全球报废光伏组件将达800万吨,中国退役组件预计将达到150万吨,超过60GW,2035年我国将有至少70GW的组件待回收。其中,99%为晶体硅组件,产生玻璃、铝、硅等组分约200万吨。
如果去年SNEC的热词是“高功率”,今年的热词无疑是“涨价”,相信老外也有很多问题想得到答案,为此我们还策划了多个热点话题。目前,头部主流组件企业、逆变器公司、跟踪系统、支架企业均已加入PV Tech SNEC“云参展、云观展”活动,届时将在SNEC视频专题报道里一一揭秘。
明阳智能此次投资的技术方向为异质结电池。公告称,综合考虑异质结电池具备的多项优势,异质结电池已经具备替代PERC电池的实力。预计2025年光伏市场350GW,即使组件价格再降25%,全球市场空间5800亿元,参考PERC成熟之时的市占率超过40%,异质结电池的市场空间在230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