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认为,这是一个成功的组合,也意味着有可能制造出更强大的电池。这些“理想”电池的性质将基于电解质的晶体结构,即由硼和氢组成的硼酸盐。
上海科技大学物质学院陈刚课题组通过使用烷基胺盐对三维钙钛矿薄膜表面进行后处理,获得高效率、高稳定性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光电混合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将自旋涂层应用于大面积有机光伏电池的制造。韩国的研究人员已经利用这一过程来提高大面积有机细胞的性能和可复制性。该方法在成膜过程中用于加速溶剂的蒸发。
近日,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谭海仁教授课题组在大面积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上获得新突破,经日本电气安全和环境技术实验室(JET)权威认证,稳态光电转换效率高达24.2%
充电9分钟可恢复约80%的电量、2000次循环后仍可保持90%的容量——黑磷复合材料,使兼具高容量、快速充电能力且长寿命的锂电池成为可能。
研究人员深入研究了FAPbI3的相变机理,创新性地开发了硫氰酸甲基铵气相辅助生长技术。基于此项技术,能够在较低退火温度下(100℃)将FAPbI3从黄相完全转化为黑相,并保持长期稳定。
半导体较低的光吸收率和较高的载流子复合率是影响转换效率的首要因素,因此,如何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是当前光电催化研究领域的重中之重。
香港的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种电池,他们说,在加速测试条件下,这种电池可以保持其初始效率的90%以上。该设备基于二维金属有机框架。
随着柔性电子器件的快速发展,柔性超级电容器在柔性显示、便携式储能、可穿戴电子设备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能,受到国内外产业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印度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种新的分子前体,用于硅藻土太阳能电池。他们用这种电池制造了一种超级太阳能电池,据说其效率是有记录以来最高的。他们依靠低温工艺制造该设备。